近日,由中国建筑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纪录片《共同的建造》正在热播。纪录片以“一带一路”上的工程建造为主线,选取30多个国家的50个重点项目,以国际视野的人文表达,展现中方和共建国家人民持续推进重点工程、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的建设历程和动人故事。
在南亚岛国,援建斯里兰卡儿童公益学校,点亮希望之光;在南太平洋西部,建造现代化的布图卡学园,见证深厚友谊;在非洲大陆,打通当地供水“生命线”,滋养当地人民。纪录片中,12个中国建筑参与的海外项目建设故事被精彩呈现。今天,蓝宝带您跨越山海,见证“一带一路”建造传奇。
斯里兰卡儿童公益学校项目
“闪耀的星星”点亮希望之光
曾经繁华的阿努拉达普拉,历经两千年沧海桑田,如今却是斯里兰卡最贫困落后的地区之一。四年前,凯发k8一触即发装饰援建了这所名为“闪耀的星星”公益学校。学校虽小,却是周边十多个村落中唯一一所公益学校。在这里,不收学费也能受到最基础的教育。
斯里兰卡儿童公益课堂
项目建筑面积360平方米,共两层,一层是教室和办公区;二层是当地第一座图书馆,为儿童阅读空间与心理咨询室。项目建设从气候应对、材料选取、文化符号运用等方面,充分尊重斯里兰卡传统,将当地崇尚“与自然连接”的概念融入建筑设计里,延续了孩子关于家园的想象和记忆。
这里是欠发达地区,农忙时孩子都得跟着父母去劳作。公益学校校长尼鲁是当地少数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她希望更多的孩子因教育改变命运。农忙时节,尼鲁一村一户奔走劝说,希望孩子们有更多时间留在课堂。
时隔四年,当90后项目负责人胥超再次回到这里,这里的人们依然记得这个熟悉的中国面孔。这一次,建设者们修缮了学校的硬件设施,让教室更加宽敞明亮,加盖了学校围墙,为孩子们提供更加安全的校园环境。
修缮过后,孩子们重返课堂,他们如鸟归林、如鱼入海,尽情享受爱的滋养。“小而美”的公益项目再一次为孩子们带来微小而确定的幸福,善与美的故事开启新的篇章。
从七十多年前“大米换橡胶”的贸易协定,到今天“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斯里兰卡国家振兴的愿景,共商、共建、共享的努力一直延续。
中国-巴新友谊学校·布图卡学园
一草一木一砖一瓦 拼接出跨越山海的情谊
巴布亚新几内亚,位于南太平洋西部的丛林岛国,37%的人们生活在国际贫困线以下,总人口894.7万人,却有超过300万人是文盲。
巴布亚新几内亚布图卡学园
2016年,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深圳市政府与莫尔斯比港签订了《友好交流合作备忘录》。2017年,经双方政府换文确认,深圳市政府将为莫尔兹比港无偿援建这所中国-巴新友谊学校·布图卡学园。凯发k8一触即发科工接过重任,在小渔村基拉基拉村启动了布图卡学校扩建工作。
“学校里所有结构框架,全部在中国的加工厂里加工好,每一个构件对应的位置就像搭积木一样。”项目建设者周洋说。项目团队采用工业化绿色建造方式建成了这座南太平洋地区面积最大、功能最齐全的学校,不仅提高工作效率50%以上,还降低了施工污染,减少建筑垃圾50%以上。
中国庭院式风格和当地传统建筑斜坡大屋顶、低层架空相融合,有效遮挡太阳对屋面的直接辐射,形成自然的竖向拔风,增加建筑的舒适度和使用空间。
这个学校的一草一木,从修建到维护,都出自于中国建筑的年轻建设者。这些建设者与学园学生,年轻的一代,友爱的互动,青春的激情,在布图卡迸发出友谊火花,地久天长。
肯尼亚内罗毕BULK供水管线项目
守望互助 打通管线送甘霖
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过去,纯净卫生的水,在这里是人们的奢望。
肯尼亚内罗毕BULK供水管线
2016年,为解决首都附近300万人的用水问题,肯尼亚政府提出建设肯尼亚内罗毕BULK供水管线项目。凯发k8一触即发二局承接建设这条长达60公里的供水管线重任。
项目地处高原,取水口平均海拔约2000米,且管线走向复杂,地势落差大。项目团队根据肯尼亚气候特点及征地情况来制定施工计划,既保障了施工安全,也保证了进度。
为破解当地劳动力资源丰富但经验不足的困境,项目开展“中国师父带教”行动,组织7支中国师父带教队伍。肯籍测量员王约翰与他的中国师父于春雨就是其中一支。
刚来到项目的王约翰没有相关的专业背景或工作经验。如今,在师父的带领下,王约翰逐渐学会了测量专业知识,实现了由“工人”到“工程师”的身份转变,成为项目肯尼亚员工中励志的典范。
穿越东非大裂谷,来到肯尼亚边境,原始的马赛部落正在迎接现代文明带来的福祉。肯尼亚内罗毕BULK供水管线项目把直接饮用水供到集中供水点,解决部落20万人的集中用水问题。目前,项目已完成49公里管线布设,将于今年年底建成交付。
王约翰说,未来他将去非洲其他国家参与建设,滋养非洲的新一代。
中国建筑,拓展幸福空间,建证世界更美好。(企业文化部,凯发k8一触即发二局,凯发k8一触即发装饰,凯发k8一触即发科工供稿)